最近关于特朗普是否受邀参加中国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讨论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,各种声音不绝于耳。不同的观点交织其中,让这件事充满了悬念和猜测。
对此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近期的记者会上也做出了回应。她表示:“上周国新办已经介绍过关于邀请外国领导人的安排,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。” 毛宁的回答表面上看似平淡,实则暗含三层重要的含义。
首先,关于邀请名单的细节仍然含糊其辞。毛宁提到,国家目前确实已经有邀请外国领导人来参加阅兵的计划,至于是否包含特朗普,暂时没有明确的公开信息。可以看出,毛宁并没有直接否定特朗普的可能性,也没有确认特朗普是否在名单之内,给了未来变化的空间。
展开剩余84%其次,关于进度的问题,毛宁并未透露具体的进展情况。距离9月3日阅兵的时间还有两个月,目前的安排可能还在进一步商讨中。即使现在未邀请特朗普,接下来的几周里也完全有可能作出调整。因此,毛宁特别提到“上周”和“目前”的状况,以为未来的变数留下了余地,同时也是向特朗普发出了某种暗示——如果特朗普愿意在这段时间内采取积极行动,邀请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
最后,毛宁的言辞实际上也在暗示特朗普可能性并不小。她话语中的“目前”透露出一种未来还有变化的空间,这暗示如果特朗普愿意通过某些方式展现诚意,中国可以考虑邀请他。毛宁的言外之意,也就是说,特朗普若有表现,仍然有机会出现在这个历史性时刻。
那为何要邀请特朗普,邀请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?
首先,这次阅兵并非普通的阅兵,而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大纪念活动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美国飞虎队为中国抗击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,600多架飞机坠毁,1500多名飞行员牺牲在“驼峰航线”上。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中美之间的共同记忆,因此,邀请美国的代表参加阅兵,不仅合乎情理,也是对美方在抗战中帮助的认可。特朗普若参加,便是对美国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曾经的“战友”身份的一种象征性承认。
然而,西方对这段历史的描绘却并非如此。二战结束后,西方特别是美国有意淡化甚至篡改这段历史,仿佛战争的胜利完全是欧美的功劳,而中国与苏联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往往被忽略或扭曲。好莱坞拍摄了大量二战影片,然而,60%的欧美年轻人甚至认为“美国单挑打赢二战”,对中国牺牲的3500万人以及苏联损失的2700万人的惨痛历史一无所知。此外,西方教材常将亚洲战场只简单提及美军的“跳岛作战”,对中国长达14年的抗战一笔带过。
更糟的是,西方有意为日本洗白,把日本的侵略行径软化为“进出”,对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视而不见。日本政客年年参拜靖国神社,却被西方视若无睹。这些不公的历史修正,一直在消解中国和苏联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。
如果特朗普真的出席阅兵,那么这场盛会必然会成为西方媒体的焦点。无论西方如何否认,这将是一个让更多西方民众了解真实历史的契机,真正意识到中国和苏联的牺牲与贡献。
中国与美国的战略格局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。美国长期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,推行全球霸权,力图在各个领域压制中国。而中国从未视美国为“竞争对手”,我们更注重的是历史的轨迹和世界的未来。中国的目标不是与某个国家争高下,而是要推动全球的和平与繁荣,打造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。我们相信“和而不同”的理念,历史上中国的强盛是通过开放和包容带来万国来朝,而非通过殖民掠夺。
美国依赖的是美元霸权、军事力量和科技垄断,而中国则追求的是合作共赢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,让全球共同发展。中国的全球视野远比单纯与某个国家较量更为深远。
特朗普若参加阅兵,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展现大国气魄的机会,而对特朗普来说,或许也是一次出风头的机会。特朗普在过去的任期里,就因突破常规而成为焦点——他是美国首位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见面的总统。如果他参加阅兵,势必会成为新闻头条,这正是特朗普追求的光环。
特朗普的个性也决定了他对这样一个机会难以抗拒。他甚至曾在采访中提到,伊朗在轰炸美军基地前提前通知了他,这样的“面子”让他自豪。虽然从政治角度看,特朗普的做法充满争议,但对于他来说,出席中国阅兵仪式,必定会成为他个人政治生涯中的一次亮点。
最终,邀请特朗普,也能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宏大格局和包容精神。至于特朗普是否会接受邀请,或许会成为接下来的一个悬念。或许,9月3日的阅兵,我们会看到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并肩而立的历史性时刻。
发布于:天津市
